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广金外语论坛:国外投稿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19-10-31  浏览次数:

2019年10月29日下午,外文学院举行“广金外语论坛”,邀请刘晓琴、钟泽楠和陈树坤三位在SSCI刊物发表过论文的教师分享英文学术论文写作和国外投稿经验,系部主任、青年博士以及新进教师等2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由涂兵兰副院长主持,学院党政班子主要领导亲临会场并发表讲话。黄中习院长在发言中强调科研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敦促教师在科研成果发表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在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也要在国外顶级刊物投稿,与国际同行对话。黄院长也勉励青年教师通过学术沙龙等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交流中找差距,在批评中求进步。

学院党总支黄晓莉书记结合学校以及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际形势,对学院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予以充分肯定。黄书记表示,教师扎实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就是“见初心、行使命”最为直接的体现,同时呼吁青年教师积极响应学院党总支策划、组织的“立德树人”工作,比如考研学生结对指导、教师“教书育人”经验分享等活动。

论坛第一位分享者刘晓琴博士具有丰富的国际期刊发表经验。刘博士从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信息收集开始谈起,指出国际刊物对投稿作者掌握的文献要求“既全又新”,进而介绍了在Google Scholar、Scopus、Web of Science等大型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常用技巧。关于论文写作,刘博士重点介绍了国际期刊论文的基本框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的结构、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以及补充数据等,并且详细讲解了各部分写作的注意事项,特别提醒在座教师在呈现新方法方面下足功夫,在讨论结果时遵循一定的框架有序展开。关于论文投稿,刘博士分享了如何提高命中率的心得体会,包括抓准刊物的选题动向、按照刊物格式要求排版、引用刊物刊发过的论文、附上突显论文亮点的Cover Letter等。此外,刘博士还就国外期刊评审专家关注的关键要点、实证研究统计方法和工具的选用以及国际学术会议和专刊论文发表等问题畅谈了个人的感悟。

论坛第二位分享者钟泽楠老师以与陈树坤博士合作发表的一篇国际期刊论文为切入点,分享如何在国际刊物平台投稿、与期刊编辑和主编以及审稿人沟通的体会。钟老师首先感叹从事科研、走上学术道路对于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意义,坦言“科研改变人生”;之后,详细介绍了撰写和发表国际刊物论文的全过程,包括最初的选题、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论文的写作和修改以及投稿、与编辑沟通、回复编辑邮件、根据审稿人意见修改等细节。钟老师在分享时强调,理论框架务必清晰,数据标注务必娴熟,数据呈现务必有说服力,审稿人的意见务必认真解读,论文修改务必到位,回复内容务必有条理。

论坛第三位分享者陈树坤博士从与钟泽楠老师的科研合作谈起,强调科研既要理论的积淀,也要精力的投入,而组建科研小团队则可以解决科研新手积淀不足而科研熟手又精力不够的矛盾。陈博士接着分享了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三点体会,第一是要有足够的前期积累,要达到想到某个选题脑子里马上能浮现出三、四十篇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的程度;第二是研究问题要有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能够体现国内在某个研究领域最新动向,同时能和国际学者展开对话;第三是支撑数据务必够量,要善于汇集大数据并对之进行挖掘和利用,特别是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对数据进行人工标注和分析,得出自动标注和分析无法得出的结果,彰显课题的独特意义。陈博士还就当前学术发表的环境以及科研考核的要求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他建议在当前SSCI一区和二区的翻译类刊物稀少而教育类刊物较多的形势下,开展和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拓展成果发表的空间。

涂兵兰副院长最后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发言,代表学院对三位教师的无私分享表示高度赞赏,同时也结合个人的科研经验对三位教师有关科研选题和论文写作与发表的真知灼见深表认同,也鼓励在座教师积极围绕教学相关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克服教学与科研分离的“两张皮”现象。涂院长还勉励青年教师,在国家大力发展“新文科”的背景下,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努力学习其他学科的先进方法,掌握最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