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要遵循和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其中,“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形成协同效应”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标指向。在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下,外文学院翻译系教师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书育人和一流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贯彻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翻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老师们注意做到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展开中西语言文化对比、笔译、口译、连续传译等翻译课程教学,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推进翻译专业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厚植师生的家国情怀,传播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勤奋钻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推动翻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学校“五个一”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催化课程思政研究方向的科研成果,外文学院翻译系于2021年10月12日下午在会议室召开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分享翻译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经验。会议由翻译系主任陈树坤老师主持,翻译系全体教师以及对课程思政研究感兴趣的教师和辅导员参加。
首先,学院副院长、校级翻译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负责人涂兵兰教授首先做了《我选择、我追求》的发言。涂教授从自身的职业发展过程为切入点,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神圣性和重要性,强调职业素养和精神面貌的提升是课程思政的必经之路。涂教授指出,课程思政教育必须是教师首先带好头。只有当教师自身真正理解、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时,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要牢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深入分析课程内容,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她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些价值观时代变迁做了有益探讨,指出翻译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魅力与职业精神,通过以身示范、言行感染和优秀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能够用地道流利的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接着,陈树坤老师首先做了《不忘初心,以新时代的师德素养立德树人》的研究报告。报告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法,展示国内在外语类课程思政探索的研究现状,归纳提取外语教师的七大核心能力要素,即:价值思辨能力、政治素养、中国文化素养、联系实际能力、跨文化意识、信息素养以及教学设计能力。在展示主题研究成果之后,陈老师指出,以深刻的思想体悟培育时代新人就是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课程思政”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它能让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洗礼和情感陶冶,更好地实现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坚守“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情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多维度教学对翻译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注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润物无声、化育无形的过程中增强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希望翻译专业教师努力协同,在这七大方面多下功夫备好课,提升翻译教学质量和水平。
接着,翻译系老师们分别作翻译课程思政教育具体实践的经验交流。
邓薇老师做了题为《翻译新使命:看世界、助立德》的发言。邓老师正主持一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新近又荣获学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她以孟晚舟回国为例,分享了在实际的笔译课程中,如何追踪时事热点,筛选国内外相关报道,提供背景知识,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提振学生的文化自信、爱国精神以及翻译职业认同。邓老师还总结指出,课程思政要以多维的课程设计彰显其价值属性。作为高校教师,要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断丰富翻译教学维度,重视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运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翻译授课计划之中。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对课程进行整体科学架构,结合当地国内外形势新发展,努力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课程不仅要实现学生对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需要,还要结合时政翻译具体案例,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对学生的道德理念、价值观念进行引导。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是生硬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移植过来的,也不是要消解翻译专业教育的原有目标,而是要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立足翻译课程的实践性和多样化等特点,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与深层设计,充分挖掘专业知识所蕴藏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激活翻译专业课程的价值属性,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注意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又遵循渐进地运用生动思政素材,润物细无声地涵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世界。
陈定刚博士发言题目是《金融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他以我国央行银行制度为例,与美联储的制度做了专业细致的比较,解释了为何中国能够一次次成功的应对世界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危机,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深刻阐明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及时规范又通俗易懂的翻译能助力实现习近平主席指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对外传播交流成效,同时助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杨贵章老师的发言题目是《中国诗词英译赏析与诵读》。杨老师在日常翻译教学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对诗歌的不同译文进行对比分析,以分组、互评等发生开展教学,并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投票等课堂设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陈梓敏老师做了翻译类课程思政教育的经验交流。陈老师以自身丰富的翻译实践,专业的翻译素养,为学生讲解了在翻译中如何做到课程思政意识的培养。他以一些热门政治词汇为例,为学生引经据典,说明中国的人民中心取向,学会在翻译中“师夷长技以制夷”,以灵活有效的翻译表达,助力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了解中国方案的的贡献。
聂泳华老师分享了她在口译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具体实施过程。她认为,口译是思想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课程思政教育是不可绕开的一环。她在专题口译课中,以最新时事翻译为情景,运用小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同行点评”,过程中注意自然地引入生动的思政元素,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生,培养学生的共享、合作等重要价值理念。
最后,黄中习院长对会议做总结发言。他指出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对包括外语教师在内的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突破口,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次寻根工程,有其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筑基工程。翻译系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学生评课成绩连年高企,老师们在建的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团队以及示范课程,要在外文学院乃至全校的课程思政工作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希望各位外语教师深入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学校“五个一”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要求,继续做好继续备课、教案设计、教学研讨、观摩交流,以及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等工作,以课程思政教育引领外语教育教学回归初心和使命,为全校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