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黄中习教授的民族翻译研究新著译作《壮族史诗〈布洛陀〉民族志英译研究》和《那坡壮族民歌》(壮英泰三语版,英语译者)已经出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译介新探索”。其中,前者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代表成果,入选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年度书目”,首次系统梳理壮族史诗《布洛陀》从经诗到麽经、史诗的历史流变,并创新探讨其民族志对外译介路径;后者是国家《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西南民族典籍译丛》的系列成果之一,多语对外译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那坡民歌。

在教学之余,黄教授长期致力于民族典籍英译研究,曾提出“信顺创”的典籍英译整体论翻译标准,在实践中融合民族志翻译、多模态翻译等前沿学术成果。《壮族史诗〈布洛陀〉民族志英译研究》基于文化考察、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民族志研究方法,全面解读《布洛陀》原典抄本,并对其英译进行深入探讨。书中不仅介绍壮族语言文化及布洛陀文化的研究现状,还倡导多模态译介,以生动还原史诗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民族文化的整体译介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黄教授还先后在国家民委主管、民族语文翻译局主办的《民族翻译》发表或合作发表了《那坡壮族民歌英译探索——兼论民歌节奏的传译》《中国民族典籍英译的求索之路——黄中习教授访谈》等4篇论文。
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黄教授的研究译介成果不仅拓展民族典籍对外译介的路径,为民族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还倡导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探索民族文化国际传播新模式,例如结合翻译副文本、民族志译注、图片、音视频等多种链接方式或拓展手段,有效激活传承相关非遗项目的生命力。
黄教授的研究发现不仅为民族翻译理论提供新视角,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其成果也得到学界和媒体的好评。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梁庭望教授认为,《壮族史诗〈布洛陀〉民族志英译研究》对少数民族典籍外文翻译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广西壮学会副会长、百色市田阳区布洛陀文化研究会会长黄明标也表示,该书的出版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将有力推动中华各民族文化典籍更好地“走出去”。
【相关链接】
1、光明网:“《壮族史诗〈布洛陀〉民族志英译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译介新探索” https://share.gmw.cn/difang/gd/2025-03/13/content_37905214.htm
2、光明网:“民族志翻译:助力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https://share.gmw.cn/difang/gd/2025-03/21/content_37919642.htm
撰稿:陈树坤
审定:涂兵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