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数字化教学学术|外文学院教师连发国际核心期刊高水平论文

发布时间:2025-10-09  浏览次数:

近日,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鲁巧巧博士与翁佳炀博士相继在国际教育学权威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鲁巧巧老师的研究论文《Explor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Digital Business English Courses: A TAM-Based Mediation Model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Ease of Use》(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数字化商务英语课程学生满意度研究: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的中介作用),刊发于中科院教育学 3 区核心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该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理论基础,创新性构建 “感知有用性 — 感知易用性 — 学生满意度” 链式中介模型。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首次清晰揭示了数字化商务英语课程中 “技术感知 — 学习体验 — 教学成效” 三者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为高校外语课程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实践路径,同时也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量化依据,对推动外语数字化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翁佳炀老师的论文《A Systematic Review of Mobile-Assisted Peer Feedback in Enhancing Speaking Proficiency for EFL Learners》(移动辅助同伴反馈提升 EFL 学习者口语能力的系统综述),发表于中科院教育学 4 区权威期刊《Cogent Education》。在研究过程中,翁佳炀老师系统梳理了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 15项相关实证研究,深入剖析移动技术与同伴反馈在 EFL(英语作为外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在此基础上,创新性提出 “移动技术 × 同伴反馈” 双轮驱动教学模型,明确阐明了智能移动设备与同伴互评机制在提升 EFL 学习者口语能力中的协同增效作用。该成果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移动口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范式,为外语口语教学模式创新开辟了新方向。

两项高水平成果的产出,均依托外文学院优质的数字化课程建设资源,充分体现出外文学院在整合教学资源、深耕“外语+教育技术”融合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积淀。


供稿:鲁巧巧

审定:陈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