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大学英语部四位教师在第二届粤港澳对外经济话语研究暨金融翻译事业发展论坛做专题发言

发布时间:2025-11-06  浏览次数: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2025年10月25日,在广东金融学院建校75周年华诞之际,“第二届粤港澳对外经济话语研究暨金融翻译事业发展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外文学院大学英语部四位教师——甘容辉教授、汤新煌主任、鲁巧巧博士和翁佳炀博士参加此次盛会,并在分论坛中作专题发言,充分展现了我校大学英语部在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财经英语教学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研究成果。

聚焦数字平台,探索课程思政新范式

甘容辉教授在“分论坛四: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外语学科的数智化转型”中,发表了题为《基于数字平台的金融英语思政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的报告。她提出,应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金融英语课程内容,通过案例式、项目式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房间里的人们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一 甘容辉教授在分论坛四做汇报

立足湾区需求,重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

汤新煌主任分论坛三: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外语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以《人工智能视域下财经金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为题,系统介绍了我校“AI+金融翻译”实训课程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成效。他强调,面对AI技术对传统翻译行业的深刻影响,人才培养必须转向“人机协同”模式,强化学生在真实金融文本处理中的批判性思维与专业判断力。

会议室里的人们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二 汤新煌主任在分论坛三做汇报

实证驱动,揭示数字课程学习机制

鲁巧巧博士在分论坛三中分享了题为《从技术接受到学习满意:数字金融英语课程的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她基于TAM(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框架,通过对数百名大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学习者对数字金融英语课程的技术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如何影响其学习投入与满意度。研究结果为优化在线课程设计、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桌子上的电脑萤幕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三 鲁巧巧博士在分论坛三做汇报

关注生成式AI,探究口语能力发展新路径

翁佳炀博士也在分论坛三汇报了其最新研究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反馈对粤港澳大湾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表现及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她通过对照实验发现,相较于传统教师反馈,GAI提供的即时、个性化语音反馈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口语流利度与自信心,且学生对其接受度较高。该研究为智能技术辅助口语教学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未来构建区域化智能语言学习生态系统提供了思路。

房间里的电视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四 翁佳炀博士在分论坛三做汇报

此次论坛规格高、视野广、成果丰硕,不仅搭建了学界与业界深度对话的高端平台,也明确了“外语+金融+技术”融合发展的未来方向。外文学院大学英语部四位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精彩发言,既展示了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也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外语教育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面向未来,大学英语部将继续秉持“服务专业、对接需求、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努力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通晓财经知识、善用智能工具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语言力量。

供稿 翁佳炀 审定: 甘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