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11 日下午,广东金融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涂兵兰教授面向 2025 级全体新生,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详实的入学教育讲座。讲座以 “明方向、知特色、促成长” 为主线,为新生们勾勒出四年大学学习的清晰蓝图,点燃了大家探索 “外语 + 金融” 融合领域的热情。
讲座开篇,涂兵兰院长带领新生追溯外文学院的发展脉络。从 2000 年外语系成立,到 2017 年更名为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再到 2024 年成功申报翻译硕士(MTI)学位点与日语专业,学院始终紧跟教育改革与行业需求步伐,逐步形成 “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日语” 四大专业协同发展的格局。“每一次更名与专业拓展,都是学院对接时代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动探索。” 涂院长的讲解让新生们深刻感受到学院的发展底蕴与进取精神。

在专业介绍环节,涂兵兰院长重点凸显 “外语 + 金融” 的特色培养体系。她指出,学院立足学校金融学科优势,构建了 “语言能力 + 金融知识 + 翻译技能” 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英语专业聚焦 “英语 + 教育传播”,开设《金融综合英语》《新媒体运营》等课程;商务英语专业主打 “英语 + 跨境电商”,融入《跨境电商数据运营》《国际金融》等内容;翻译专业深耕 “英语 + 金融翻译”,以《金融笔译》《金融法(英)》为核心;日语专业则围绕 “日语 + 财经服务”,设置《日式簿记》《日本金融报刊阅读》等特色课。同时,学院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依托全国首套纯数字教材《金融英语综合教程》、3 大金融语料库及 AI 翻译平台,推动教学资源智能化升级,助力新生适应数智时代外语学习新范式。
“光有课堂学习不够,实践是检验能力的试金石。” 涂兵兰院长特别强调第二课堂与专业平台的育人作用。她介绍,学院通过 “以赛促学”“项目驱动” 双路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常态化组织学生参与 “外研社·国才杯”“CATTI 杯” 等国家级竞赛,年均斩获省级以上奖项 20 余项;另一方面,依托 16 个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如科大讯飞、广交会)、“金译求精” 翻译实践中心,让新生有机会参与真实金融文本翻译、跨境电商本地化等项目。此外,学院还搭建了金融话语研究中心、广金外语论坛等科研平台,鼓励师生联合开展金融翻译理论研究,为新生未来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激发新生斗志,涂兵兰院长展示了近年来学院的育人成果:学生专四通过率连续三年超全国平均水平 40% 以上,60% 的毕业生通过专八考试;近3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 48 篇,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 5项、省级 6 项;450余名学生考取 CATTI 翻译资格证,192 人次获得国才考试证书,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 95% 以上,60% 进入跨境金融、外事翻译、国际教育等领域,月薪较毕业初期平均涨幅达 78%。这些成绩证明,“外语+金融”的道路行得通、走得远。涂院长的话语充满力量,让新生们对未来四年的成长充满期待。
讲座最后,涂兵兰院长对新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既要深耕一门语言,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译’本领,也要主动拥抱金融知识,掌握另一门专业的核心能力,借助学校金融特色优势,把自己打造成‘懂外语、通金融、能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在未来求职与就业中拥有独特竞争力。”

此次入学教育讲座,不仅让 2025 级新生全面了解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培养路径,更明确了未来四年的学习目标与努力方向。新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起点,珍惜学习机会,主动探索 “外语 + 金融” 的融合领域,为成为新时代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奋斗。
供稿:陈树坤
审定:涂兵兰